sns网站,什么是sns社交网站,sns网站有哪些

问:sns是什么?sns网站有哪些?

答:sns是什么?什么是SNS?sns是什么意思?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网站)。SNS也指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是一个采用分布式技术,通俗地说是采用P2P技术,构建的下一代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件。

我们常用的SNS网站都有那些?这里举例说下sns网站有那些!经常用到的sns网站有:开心网、人人网、占座、Chinaren校友录、豆瓣、.经纬网、Myspace等。

传统即时通信(聊天):腾讯QQ、MSN等都是基于集中管理的网络模式,他们需要在后台拥有成千上万的服务器,SNS(P2P)则不需要任何集中管理的服务器。
视频及语音通信:SKYEP通过P2P技术成功地进入了语音市场,而且几乎毋须任何服务器。SNS的速度 是Skype的8倍以上,因为SNS相对Skype来说,优势不在于简单的P2P语音连接,而是提高整个网络的带宽速度。那么SNS的语音质量就大大超过Skype。SNS是一个平台,而Skype只是一个语音通信P2P软件。
网络游戏:大型网游都是集群服务器运作,需要更高级的服务器和更高的带宽资源 。在SNS上开发的网络游戏,不需要网络游戏开发者为解决集中服务器和带宽投入费用。他们唯一需要的是有一个银行收费的接口。
搜索引擎:Google搜索的是网站上信息,SNS搜索的是SNS网络中的个人发布共享的信息,但仍然可以使用SNS建立起一个Google那样的事前搜索、事后用户快速访问的搜索引擎。这依赖于SNS的网络计划模式。
电子商务:淘宝网这样集中拍卖系统虽然24小时在线,但更像是一个商品黄页。真正的交易需要面对讨价还价才有意思。在SNS交易市场中,买卖的双方需要的仅是如何保证买卖的信用如何完成,要完成这一任务不是依靠Ebay,或者SNS,而是依靠业已存在的银行和保险公司。

2008年真是SNS(社交网络)火热的一年。不知道被多少人用电子邮件“轰炸”过,我来到了海内网,又来到了5G和社交游戏,后来又去了开心网……这些SNS网站各有各的特点,我的朋友都在海内网,而5G让我认识了不少互联网行业的新朋友,在社交游戏接触各种游戏,开心网则是让

2008年真是SNS(社交网络)火热的一年。不知道被多少人用电子邮件“轰炸”过,我来到了海内网,又来到了5G和社交游戏,后来又去了开心网……这些SNS网站各有各的特点,我的朋友都在海内网,而5G让我认识了不少互联网行业的新朋友,在社交游戏接触各种游戏,开心网则是让我工作空闲去“抢车位”用的。

渐渐的,固定的上几个SNS网站成为了我每日的必备功课。直到有一天,校内网推出了山寨版的开心网,后来又相继出现了伤心网与色内网,我在好奇的同时开始冒出一个想法:我能否自己也搭建一个SNS网站,把自己的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呢?

说干就干,我决定先以自己的母校做试点。我找几个同学到水穿石咖啡馆简单一谈就达成了一致目标,我自己的SNS网站——人大同学录正式成立。我们几个同学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拉人,把我们班的同学、同一届的同学和往届同学能联系到的全都拉来,有的负责注册域名和购买空间,有的负责搭建网站。

我们选取的SNS程序是5G和同事录这些大型SNS网站使用的UCenter Home,又适逢康盛创想(Comsenz,也就是出品知名社区软件Discuz!的公司)推出这个软件的最新版本1.5,我的SNS网站一天之内就上线了。以前只是玩SNS,现在真正运营才发现SNS网站的强大。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站长已经不是非要懂得编程,不会代码也没关系,网络流行的CMS和网页模板已经可以让很多门外汉一夜之间变成站长,准确的说,只要你愿意,一夜之间一个网站,哪怕是门户都可以从网络中迅速崛起,就像雨后春笋,互联网的春天已经到来,网站的竹林正郁郁葱葱的壮大着,今天的你,准备好了吗?或许就在明天,你就会是新崛起的China站长。

作为一个站长,除了别人看不到的辛苦和劳累,被外人所看到的,就是无限的光荣和荣耀。说起自己是某某大型门户网站的站长,就会觉得自豪感十足。然而不为外界所知道的是,这是用青春和无数个不眠之夜所换来的果实,这些被众人忽视的地方,恰是站长所默默承受的最难熬的时光。

当别人在电视机旁看着足球直播的时候,我们却只能守在电脑旁花上几秒钟的时间看上几眼文字直播;当别人陪着女朋友逛街的时候,我们却只能冒着随时单身的风险继续经营着自己的站;当别人在宁静的夜晚鼾然入睡的时候,我们却还在忙着自己的事情直到凌晨三点;当别人在骂我们是疯子,是贪恋网络的无用之才的时候,我们却在悄悄长大;当别人在浏览我们的网站找到需要的信息的时候,却忘记了是谁在背后支持着他。

是我们,e时代的站长们,我们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却也怀着最大的希望。作为站长,我们是个复杂体,面对艰难,我们必须得挺;面对成功,我们必须得忍,忍住最让人心浮气躁的神经,那么,我们离更大的成功已经不远。

做最累的事,源自对这块土地的热爱,站长就是因为热爱互联网这块肥沃的土地,才想到在网站这块绿洲上播种,只期待那一天的开花结果。然而等待的过程确是最为艰难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调整,苦中作乐,收获的将会是更大的快乐。

面对繁琐的程序代码,我们不怕;面对盈利前最黑暗最漫长的煎熬,我们不怕;面对旁人的讥笑和不可理解,我们不怕;面对所有的艰难,我们都不怕。

那么,我们还害怕什么呢?要做网站,首先得学会做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我们要感觉自己是最棒的站长,我们有强健的身体,和不屈的斗志,我们细心,我们同样也很有耐心,在痛苦和磨难中使自己成长,当有一天我们看到自己的网站排在了中国或者世界的前列,我们就会知道,以前的困难都不怕了,前面的路,还怕什么呢?

内目前的SNS服务网站非常多,除了门户的SNS和行业类SNS外,专门的SNS网站竞争也非常激烈,其中较为成功的是开心网等。

SNS

开心网的优势在于起步早,定位好,只针对公司白领用户,目标用户群很大,早期积累了大批用户,还推出了网络硬盘、音乐存储等一批实用工具。劣势在于域名太长,API平台不开放,要是能加入OpenSocial的话就很不错了。

聚友是myspace的中国版,然而令人迷惑的是,我在myspace.com上注册的帐号居然不能在聚友网上使用,这让别人无法通过我主要邮件找到我,令我感到非常迷惑。聚友网的最大问题就是没特色,不知道这个网站针对的是什么用户。

海内和5G的用户大多数是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这是很小的圈子,不管怎么折腾,注定不会有大量的用户群。

51网的特点就是低端(或者说是低俗),专门针对低端网络网民,一上去就推荐非主流美女,广告很多,和QZone有一拼,但并不是所有人上网都是为了看美女和广告的。

校内网是千橡的产品,在界面上几乎完全复制了Facebook,特别是在profile显示上和Facebook几乎一模一样,还支持OpenSocial。平心而论,这平台搭建的确实不错,可惜的是,我不是学生,为什么要注册校内呢?

5460曾经是做的最早的一个校友网,我以前的大多数校友都在那里找到的,原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网站,可惜后来5460开始热衷于发送垃圾邮件,并且不好好保护用户的隐私,至今绝大多数搜人引擎的数据来源都是5460,用户的隐私都拿去卖钱了,谁还会上你的网呢?

Facebook做为美国主流的SNS也推出了中文版,但是在中国也属于互联网从业者的小圈子,上面几乎没有什么中文游戏,但实用工具非常丰富,我在Facebook上的好友非常多,很多都是国外的好友,从某种意义上将,Facebook算是一个联系东西方的纽带。

SNS对博客的冲击

微博客和SNS的兴起,对于先前曾经兴旺过一阵的博客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博客的衰落和SNS及微博客有一些关系。微博客的出现使得更新文章的成本大为降低,随心所欲地写作不会增加写作成本,一句话就能更新。SNS则强化了好友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并且通过游戏的方式娱乐和放松用户,以“玩”的形式来增强用户之间的粘度,使得写作和更新都变得非常轻松了。

SNS和微博客能够让人轻松和愉快,SNS在中国还没有找到价值之前,游戏娱乐就是SNS的主要价值,通过类似开心农场这样简单有趣的社会化游戏,就能把那些不懂电脑的上班族吸引过来,这就有很大的价值。当用户沉迷于SNS的社交游戏之中时,自然就没时间再更新博客了。

博客的核心在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但这种交流显然不如SNS那么有效和轻松,这也是博客逐渐衰落的一个原因。

说一种最简单的做法

1.内容作为key-value存储
为每一条statu生成一个唯一id作为key,将内容结合化编码后当纯字符串作为value,存在key-value存储中。具体key-value存储就多了。缓存层当然可以直接用memcached亦可。

2.关系处理(这里讲最常用的推模式)
通常status有两个大的组织形式:
A 某个人所有的status列表
B 你关注的人的所有status列表
如果采用推的模式,那么每个人只需要在数据库中维护上面两个列表,相当于有一倍的数据冗余,但是两个列表本身都是可以按uid分表的。第一个按作者的uid分表,第二个按查看消息的用户的uid分表。具体操作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双写数据库,也可以直接写其中一张表的,然后走异步队列去写另外一张表。

这个方案想起来比较简单,一般人都能理解。但是在大数据量下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一个人有一百万粉丝,那么他发一条消息,你得发给100w个人,100w次的数据库操作)。

改进的方案当然还有很多。比如什么拉模式,按时间分表,按不同活跃程度的用户区分对待等等。

我们能够明显看到国内SNS站点当今的发展趋势,可以用“整体衰落,部分死亡,大的越大,小的越小”这句话来形容最好不过。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 用户高度集中化

(1)用户登陆站点集中化

SNS使用用户整体高度集中化,几大知名的SNS社区可以说是包揽了将近80%的用户量,而对于其他分类或者是小型的SNS可以说是严重的剥削。从此我们也能够看到SNS网站的一个特征,那就是“群众效应”,多数用户存在从众心理。

(2)用户在线时间集中化

根据调查显示,中国主要SNS网站用户时段分布,9:00-18:00为集中时段。其中,各网站用户时段分布与用户属性吻合程度高,用户习惯特征明显。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还是和中国网民作息时间相联系。

(3)用户性别年龄集中化

当前国内SNS网站用户中,男女用户比例约为62.1%:37.9%,男性用户数量显著高于女性用户。SNS网站在我国男性网民中的渗透率要高于女性网民。21-25岁这一年龄组为SNS网站用户的主力军,占整体的四成以上(42.7%);其次为16-20岁组,约为三成(30.6%);30岁以下用户占SNS网站用户的90%以上。21-25岁均为男女用户的最集中年龄组,其次为16-20岁。相比之下,女性用户的低龄化分布更为明显,20岁以下的用户比例女性要高于男性

(二)站点功能同质化

国内SNS站点多数功能还是依靠模仿国外SNS为生,例如日志,相册,分享,状态等等基础功能,但也有少许的自我开发,例如开心网的“抢车位”,“开心农场”。为了迎合更大范围的网民使其加入,SNS网站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持陈出新”,而这样的功能性更新,也成为SNS网站不容忽视的一大特点。但是在一个网站推出一向新的产品后就会被多数的SNS站点进行模仿,开心网与QQ空间的“开心农场”之争就是典型的案例。根据数据得出SNS功能受众比较分别是 日志功能 78。7%,相册功能66.2%,群组功能87.2%,分享功能16%,

游戏功能21.2%。

(三)用户活跃度,粘度衰减化

“粘度”是广告商投放广告的重要指标。作为以web2.0为基础搭建起来的网络社区,失去了“人”就等于失去发展。所以,从SNS网站功能的开发上不难看出,它们不断推出新颖的游戏组件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待对旧的组件稍感疲惫的时候推出新组件,以此方式长期使用就会从原来的兴趣演变为习惯。另外,由于SNS网站属于实名制,大多会打出与朋友、同学、同事、家人保持更紧密联系的口号,依靠“圈子”来圈住用户,使其在抱怨无聊、浪费时间的同时,仍愿意在SNS中长期悬挂、沟通感情和传递信息。 从数据中我们明显看出现在50%的用户朋友每天至少要登录一次社区平台,在线时长在30分钟以内的朋友占据了40%。表面看上去还不错,但是深入我们会发现这些数据主要存在于知名大型社区,在其他社区用户流失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

(四)购物,婚恋平台快速发展

在多数SNS走向衰落时,购物分享与婚恋的SNS平台在这两年异军突起。其中购物类型以美丽为主,而婚恋类型以世纪佳缘为主,注册用户量分别达到了6000万和1000万,每日百度流量达到10万,仔细勘察不难发现两平台的建设时间不长,而发展之所以迅速的原因和当前社会情形与消费者心理分不开。

(五)利润长方式单一

SNS初的时候,与其他媒体联合就成了最好的“借势”方法。例如开心网与QQ、MSN在初期的推广合作,通过正确的定位,做到了在“圈人”之后,则开始了造势宣传、上市“圈钱”的阶段。而如何能从庞大的社区群体获取现金收益,成为了众多SNS网站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新兴的媒介形态的出现,SNS网站所承载的广告形式基本划分为:嵌入式广告、与其他行业合作和增值服务这三类。嵌入式广告指被嵌入在某游戏或功能组件中的广告,像开心网在“种菜”组件中植入广告;在“争车位”组件中免费领取的各类广告型“车位背景卡”等等;之后开心网开通了手机上开心的业务,手机运营商则可以通过WAP上网收取流量费用;“转贴”组件中的内容大多是来自“优酷”、“土豆网”、等知名网站的视频;所谓的增值服务,就是向用户收取费用,使之享受或获得普通用户(未付费用户)无法获得的“特殊礼遇”。SNS网站以此达到盈利的目的。

 

更多
  • 该日志由 于2015年10月14日发表在 行业新闻 分类下, 你可以发表评论,并在保留原文地址 及作者的情况下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
  • 本文链接: sns网站,什么是sns社交网站,sns网站有哪些 | 帮助信息-动天数据
  • 版权所有: 帮助信息-动天数据-转载请标明出处
  • 【上一篇】 【下一篇】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