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原型找到亲人 失孤原型找到孩子了吗
|《失孤》是2015年的华谊兄弟制作的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吴君如等主演。影片讲述了1998年,雷泽宽两岁的儿子雷达丢了,雷泽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历经艰辛,还认识了四岁时被拐修车小伙曾帅。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 。该影片于2015年3月20日上映 。
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刘德华饰)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仅一次修车经历让两人结识,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失孤原型找到亲人
电影中,曾帅也是个和家人离散的别拐卖儿童,得知雷泽宽是在寻找被拐的孩子,于是免费为雷泽宽修好了摩托车。其中雷泽宽的原型郭刚堂,和阿峰也是在寻亲路上结缘的。
昨日傍晚,记者联系上阿峰时,他正在去贵阳的大巴车上。他说:“终于和亲人们一起过了个中秋节,感觉很幸福。“2012年4月,我去六盘水市盘县寻亲时,遇到了郭刚堂。”当时,他听说郭刚堂也是来寻亲的,亲近之情油然而生。两人熟识后,因为年龄彷若父子,他自然而然地叫起了“郭爸爸”。“这些年郭爸爸忙着到处寻亲,我们偶尔有联系,交流的主要还是寻亲的话题。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郭爸爸把我也写进了他的笔记中。”
电影失孤剧照
据阿峰回忆,1992年的一天,自己的父亲带他去贵阳找大哥,给了他一盒饼干后,爸爸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不过,据阿峰大哥胡国强回忆,当时是一位堂伯将弟弟阿峰拐卖了。“父亲本意是将弟弟抱养给熟人,没想到最后被拐卖了,而且拐卖了好几次。23年来,全家都没有放弃过寻找弟弟,父亲现在已经69岁了,一直对此深感内疚。”
被拐卖到福建后,当时才6岁的阿峰过着悲惨的日子,阿峰这个小名也是养父母给他取的。阿峰说,他常被养父母打骂,有时甚至被养父绑起来吊着打,还曾逼他喝尿。亲人们重逢后,听说了弟弟的这些遭遇,大哥胡国强非常气愤。
郭刚堂是电影《失孤》中刘德华扮演角色“雷泽宽”的人物原型。
因为受不了折磨,10年前,阿峰离开了养父母家,自己在外面打拼。后来,他在福建省晋江市当上了联防队员,自己租房居住。几年前,朋友向他推荐,有个“宝贝回家”网站可以发布寻亲信息,他便上网发布了自己的寻亲信息。
去年,阿峰再度回到养父母身边居住了三个月。阿峰说,养父母多次将他逐出家门,养母甚至说要登报和阿峰脱离母子关系,但阿峰在与养父母的“斗争”中,还办了名字为“林玉彪”的身份证。“这是他们给我取的名字。”
郭刚堂,电影《失孤》的原型,一个全国各地寻找儿子的父亲。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中国绝大多数省份。车后的旗子上印着儿子的照片。
在养父家,阿峰翻到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上面的名字叫胡关清(音),阿峰怀疑,这就是自己的生父。他只记得家里有兄弟5人,自己是老五;二哥小时候后脑勺没有头发;家门口有一条河,自己常在河边玩耍……就在阿峰苦苦寻亲时,家住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的胡增强也在找寻弟弟的下落。他的父亲叫胡光清,他是家里的老三,老五是个弟弟,小时候就被人拐走了。
今年上半年,胡增强在浙江打工时,无意中在网上看见阿峰的寻亲信息,根据阿峰的描述,胡增强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像自己的弟弟。在“宝贝回家”志愿者们的筹划下,9月26日,六盘水市钟山区会展中心礼堂举行了一场认亲大会。胡增强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与二哥胡小强、大哥胡国强赶回古蔺,又花了十多个小时赶赴六盘水。当胡氏三兄弟跟着父母走上台时,所有的观众都认为他们肯定是一家人,因为几弟兄实在长得太像了,单凭外貌就能看出来。
郭刚堂45岁,山东聊城人,电影《失孤》中刘德华扮演角色“雷泽宽”的人物原型。
1997年9月21日,郭刚堂两岁幼子郭振走失,从此踏上漫漫寻子路。十几年中,为了寻找郭振,他骑摩托车找遍全国除新疆、西藏外的所有省份,行程逾40万公里。18年过去,儿子郭振至今仍未找到。
郭振,现年20岁。1997年9月21日,2岁半的郭振在山东聊城开发区被拐。左脚小脚趾和脚面之间有烫伤的疤痕,两只耳朵外侧有明显的尖尖。
3月20日电影《失孤》上映当天,45岁的郭刚堂跟百余名观众一起进了影院。
开场几分钟,打扮成农民模样的刘德华出场,一同出现的,是片中最重要的道具—摩托车。车后座上,插着一面由彩布制成的旗子,像伏在摩托车上累得抬一次头都费力的刘德华一样,这面旗子耷拉褶皱,没有一丝生气,仔细辨认,是一张孩子的照片。
刘德华还没开口,郭刚堂的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怕影响观众,他从座位上起身,绕到放映厅侧面的楼梯处,坐在台阶上。不敢出声,他就咬自己的手指,把头埋进膝盖。
电影中设置了几处故意逗笑观众的桥段,全场集体笑出声的时候,他在哭。因为咬了太多次手指,手指肚变形了。
两个自己决裂的时刻
郭刚堂有典型的70后烙印,不直呼刘德华,叫“天王”。除了口音不像,郭刚堂觉得,“天王”把他心里的悲苦都演出来了。
1997年,郭刚堂两岁的儿子郭振被人贩子抱走。发动亲友拉网式搜索,无济于事,郭刚堂骑上摩托车,天涯寻亲。
就是《失孤》中那样一辆摩托车,插着印着儿子照片和信息的旗子,一个破旧的黑色挎包里塞满寻人启事,还有两件换洗衣服。再有就是一挂妻子做的印着烙画的葫芦,那是一路的盘缠。
以山东聊城的家为起点,北到漠河,南到海南,十几年里,除去新疆、西藏,郭刚堂骑着它,走遍了其余所有省份,走遍了每个可能有消息的犄角旮旯。
郭刚堂喜欢电影中刘德华的特写镜头,布满皱纹和泥垢的脸,黯淡空洞几近呆滞着的眼,都能诉说出自己十几年经历的艰难。
儿子刚走失一两年,有次骑到河南,兜里只剩一毛五分钱,太饿了就找了一家面馆,老板看着面善,郭刚堂小声问:“您能不能……”后面的话没说出口,眼泪上涌,郭刚堂扭到一边攥紧拳头捶地。
多年后回忆起那个场景,郭刚堂觉得那是和前半生的自己决裂的时刻。
在那之前,他是村子里最出息的后辈,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天就能挣上一两百块。他模样不错,自小人缘好,又有一副好嗓子,有次在歌舞团下乡表演时凑热闹,连唱带跳《冬天里的一把火》,甚至老板想挖他过去唱歌。
在那之后,郭刚堂,他的体面,连着他20多岁时茂盛的自尊和志向,一起没了踪影。
编剧兼导演彭三源2012年到了郭刚堂家里。冰冷。隆冬季节,炉子没生。临近春节,没有窗花。郭家没有一丝红色。
郭刚堂说上几句就不自觉地叹息。彭三源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一场考试,上天给了郭刚堂最难的一张试卷。
只有在路上,才对得起儿子
这答卷只有一个答案:找到孩子。
乞讨、流浪,为了省钱找寺庙道观借宿。饭馆老板、街头混混、桥洞里占地盘的流浪汉,怕跟人起冲突误事儿,所有挑衅、嘲笑、刁难都不去理会。明明笑不出来,也要硬挤出张笑脸,求这一路上的人行个方便。
唯一一次大冲突是有年在河北,路边吃饭时碰到几个醉汉,原本挨了几下可以忍过去,但对方把旗子从摩托车上扯下,在孩子的照片上跺了几脚。
挨完揍推着摩托车走了一会儿,郭刚堂忍不了了,折回去和他们打了起来。年轻时是个体育能手,最后竟也算不得吃亏。
很多人劝过,不如重新开始,虽然后来又有了两个孩子,但郭刚堂听不进。
铁哥们儿付成说,郭刚堂出去四五年后,他绕了一个大弯儿说,“也该顾顾家里。”付成至今记得郭刚堂那张脸,从木然到愤怒。
妻子张文革没阻拦过丈夫,她知道也拦不住。最初几年,就是目送丈夫骑上摩托出门,然后在安了电话的邻居家等着电话线那头报平安。
有年冬天在内蒙古,看着地图上镇子和镇子离得挺近,但真骑起来,荒野里一处人烟都没有。
风刮在脸上像刀子,手指上裂开口子,不敢动。半夜实在骑不动了,躲在一个小土堆背身休息,困意袭来,零下30几度,郭刚堂知道一旦睡过去人也就没了。
他就在旷野里蹦跶着取暖,挺到天明。
有没有想过放弃?
只有一次,骑到大别山碰到大雨。山里的邪风让雨点加速,石子一般抽在头盔上,发出爆炸一样的声音。
山路上,摩托车推不动,雨水灌到头盔里顺着头皮往下淌,郭刚堂在心里骂,老天爷,我都已经这样了,这雨就不能停吗?风就不能小点儿吗?
老天爷没听,一股强风把郭刚堂和破摩托一齐拍在山路上,所幸路一侧有一排一尺多宽的水泥桩,不然掉下去就是悬崖。
卡在水泥桩中间望悬崖,郭刚堂觉得跳下去把一切了结也挺好。“不是想放弃郭振,是想放弃自己。”
但这时候,歪斜的摩托车后座上的旗子还在风雨里飘着,发着啪啪的声响。
他幻听了,那声响像是郭振在说,“爸爸别难过,我一直陪着你呢。”
“儿子,你在哪儿啊?爸爸找你回家。”天南海北地找,不管摩托车后面的旗子换过多少面,这句话一直用最大的字体印在最醒目的位置。骑行的时候,郭刚堂喜欢听身后旗子抖在风中的声音,他觉得和郭振在一起。
电影里,刘德华说,“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这基本是郭刚堂对导演彭三源说的原话。
郭刚堂说,那些年皮肉上遭受的痛苦更像是赎罪。只有在路上,他才觉得对得起儿子。
缺席了两个孩子的童年
如果可以,郭刚堂希望能把自己劈成两个。一个在路上继续寻找大儿子,另一个留在老家,陪伴父母妻儿。
电影《失孤》接棒上年九月上映的电影《亲爱的》,再度将“打拐”话题带回我们的视线。故事取材于郭刚堂真实的寻子故事——1999年起寻子至今17年,长途跋涉累计40万公里,寻子路上曾骑坏10辆摩托车(电影中的摩托车就是他2011年出行驾驶的那一款),自己的孩子还未找到,却让7个家庭重新团圆。戏中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正是以他为原型,为了寻找被拐的儿子,踏上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
华仔为了摆脱偶像包袱,这么多年努力钻研演技,本次为配合寻子父亲的形象,胡子拉碴,身穿寒碜衣裤,手指甲都坏了。可惜电影并没有好好表现这个令人感到酸楚的父亲,而是把大量的篇幅放在雷泽宽帮助曾帅找铁索桥的情节上。因为曾帅只依稀记得生母有条长辫,家附近有铁索桥和竹林,于是两人结伴去了全国各地不同的铁索桥,然后大量的刻画用在两人路上的相处。本片的题目为《失孤》,原型也是寻子的父亲。所以理应把主要的篇幅放在寻子上,而不是帮人找爸妈上。
另外,影片中吴君如饰的人贩子,与主线剧情的具体关系没有明确交待,可以说是有点莫名其妙。虽然人贩子被捕,孩子获救,心灰意冷至的母亲却在同一时间选择了跳桥自杀,会让很多观众更加同情“被拐卖儿童”的家庭残酷。但是编剧并没有把这些真实的触动关联起来,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不过,这样一部电影,其社会意义已经大于电影本身了。有导演愿意去拍,有投资商愿意投拍,电影院愿意上映,观众才有机会关注到“拐卖儿童”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才会有人注视到社会上有一群坚持不懈地坚持“寻子”的“失孤”父母,从而有机会推动社会真正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正如取材于2005年韩国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真实性侵事件的韩国电影《熔炉》,最终令韩国国会对当时性侵罪行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作出修订一样。
冲着刘天王的造型,期待他在演技上会有所突破,昨晚去看了零点首映,小失望。
这其实是井柏然找爸爸的故事
刘德华寻子15年,但电影大部分篇幅讲述的是他跟着井柏然----一个四岁就被拐卖了的孩子寻亲的故事。经历了一些曲折后,井柏然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刘德华则继续他茫然的寻子之路。电影没有用画面去表现刘德华当时丢了孩子的悲痛,甚至他的孩子和家人都没有出现,只在开头部分用不多的情节代表了他寻子15年所经历的沧桑,观众大部分是通过他的邋遢形象和他口中去了解这个人,以及他的故事。
反而是井柏然的故事细节更丰富,儿时的记忆、现在的家庭、即将面对亲生父母的犹豫,让这个人物更饱满,而刘德华像是从茫茫人海中来,我们并不认识他,只是在旅途中偶遇,一起喝杯茶聊了几句,然后他又往茫茫人海中去了。
为了表现丢失孩子的父母之痛,电影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倪景阳----一个被拐孩子的母亲,她与刘、井并没有交集,刘德华只是在路上看到她的寻子海报就顺带帮着一起宣传。倪景阳丢了孩子后,每天就失魂落魄地在红绿灯路口竖个广告牌,警察叫她回家她也不回,下雨也要打把伞给广告牌挡雨。。。在孩子被找到的那一刻,已经精神崩溃的她没来得及得到这个消息就从桥上一跃而下了。
观众情绪没能达到高潮
电影或许想让观众感受在拐卖小孩这件事上,相关人物的不同立场和心理,一众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倪景阳是丢了孩子的母亲,以致精神致崩溃跳江自杀;刘德华是执着寻子的父亲,15年的漂泊是因为只有在路上他才认同自己是一个爸爸;井柏然是被拐的孩子,但有个跟他一起被拐的孩子害怕失去现在的安逸生活,导致他不敢说出全部真相去寻找自己的父母;福建那个养育了被拐孩子的母亲,当刘德华提出想做亲子鉴定时,抓住刘德华的头发拼命抽他的脸;孙海英和许娣是找回孩子(井柏然)的父母,全村人一起烘托他们的激动;吴君如是人贩子,抱着降价也卖不出去小女孩被抓;热心的网友和交警(梁家辉),以及路人甲乙丙丁对待寻找孩子的不同态度。。。
电影确实展现了众生相,但这一众人物除了刘德华和井柏然外,只是作为一些符号化的点缀出现在电影中,大多只有一两个场景,露脸的时间太短导致观众只能对他们匆匆一瞥,没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融入到角色的内心去理解他们,感受他们。更关键的一点是,包括刘德华与井柏然在内,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故事,观众被他们出场所带动起来的情绪,随着另一个故事人物的登场,因为注意力的转移而很快就消失,结果就是观众的情绪被硬生生地分割开来,没有交织没有矛盾没有持续,当然也就没有高潮咯。
因为题材,也因为吴君如的出演,很自然会把《失孤》和《亲爱的》做对比。《亲爱的》里面也展现了众生相,但各个人物都是围绕着黄渤和郝蕾的孩子失而复得这个故事而存在,观众在同一件事里更容易把自己代入角色中去感受他们的立场和心理,因此心会一直都被揪着放不下,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的推进被持续刺激,一次次达到了高潮。《亲爱的》也穿插了其他被拐孩子父母的故事,但只是选取了张译作为代表,并让他参与到黄渤的寻子过程中,从而有足够的露脸时间让观众去了解这个角色,而且这个角色也让观众去体会另一种可能:如果孩子找不到会怎么样?当然,《亲爱的》那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明显更有张力,观众的情绪也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所以,《失孤》零零碎碎拼凑起来的剧情,仿佛给观众的就是上帝视角,没有体会到高潮也不能怪观众冷漠了。
缘聚缘散,冷暖人生
既然这部电影不像《亲爱的》那样催人泪下,是否像《桃姐》一般温暖人心呢?我的答案是:否。
《失孤》里面确实有不少温暖人心的情节,刘德华的本子里就厚厚地记录着一路以来人们对他的帮助,他和井柏然之间若似父子若似基友的感情,全村人围观井柏然与父母团聚等,都一时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温暖与希望,但倪景阳在孩子被找到的同时跳入水中的镜头太刺痛人心,刘德华最后继续孤身寻子之路也让观众把悲凉从影院带回了家。在《桃姐》里面,叶德娴虽然在晚年中风入院、孤苦伶仃、最后在养老院度过余生。这个角色看似凄惨,但她的身份设定是仆人,正是叶德娴卑微和凄惨,反而衬托出刘德华对她的所为实属大幸,像亲人一样的对待,更带她出席明星云集的电影首映礼,让她在安稳无憾中走完最后的人生。观众更多感受到的不是叶德娴的惨,而是刘德华对她的好,所以会倍感温暖。
《桃姐》让人觉得温暖的还有各种细致入微的生活场景,刘德华与叶德娴之间小孩子似的调皮对白,众大牌客串也让整部影片带有嘉年华一般的轻松气氛。而《失孤》呢,这些元素也不缺,刘德华与井柏然在洗车时相互泼水,肥肠粉老板娘暧昧地问井柏然在哪里过夜,也有吴君如、梁家辉等大牌助阵,但总觉得这些都是凑数的,有些突兀,对整片的气氛没有起到定调的作用,只是春晚里面的几个小品。
在影片的最后,刘德华问大师他能不能找到孩子,大师说,找得到是缘聚,找不到是缘散(原话不记得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这部片子顶多让观众感受到的就是悲欢离合,冷暖人生。
几点惊艳
除了天王的土鳖造型外,影片有几个地方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多一些这样的情节或许这部电影就成了。
- 刘德华拿出地图,两张人民币掉在地上,他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擦去泥浆,并在本子上记录下来,那是把他赶下高速公路的警察(梁家辉)悄悄塞给他的。
- 刘德华和井柏然去到一个村庄,井柏然明知道那位失去孩子的并不是自己的母亲,但还是坚持想去见她一面,刘德华极力阻止,跟他讲了新疆一位被拐孩子母亲的故事。一位已经长大的被拐孩子找上门,这位新疆母亲明知不是自己的还是留下他一起生活。三年后孩子的亲生父母把他带走了,不久这位母亲就自杀了。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井柏然,他想见的那位母亲很可能承受不了希望过后的失望。
- 川蜀之地的山啊,水啊,桥啊,马路啊还是挺秀美的,没有拍出油画般的质感真可惜了。
- 影片最后那位红头发的热心网友真漂亮,看完全剧你就会认同我了。
尾巴
其实这部片子吧,看看刘天王不耍帅的表演挺好的,井柏然演戏也有模有样,其它的,不要期望太高就好了。
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把《回家的路》放进电影里?!
无聊胡侃几句,不喜就折了吧。愿天下失散的孩子、父母都过得安好!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