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革质,稀为纸质,少为3枚轮生,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性状鉴别:本品呈球形或椭圆形,长1.5~4.5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橙黄色或暗红色,淡褐色或褐色,果皮薄而革质,略有光泽,通常有6条隆起的翅状纵棱(背缝线),纵棱间多数有明显的纵行脉纹一条(腹缝线)。顶端有宿存花萼裂片6个以上,多碎断。基部突尖或渐尖,有果柄痕。破开后,果皮内壁淡黄色或黄白色。种子多数,聚成类圆形的团块状,橙红色或橙黄色。种子扁圆形不规则状如辣椒的种子,浸入水中被染成黄色。气微,味微苦酸。

以色红、圆形,子仁饱满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栀子甙、番红花甙、栀子黄色素。

药理作用:1、解热。抑制发热中枢,作用略似黄芩黄连,但效力稍弱。

2、去黄疸。有利胆作用,能增进胆汁分泌。又实验证明,对结扎输胆管后的动物,栀子可抑制其胆红素在血中升高,作用的有效成分藏红花素藏红花酸。栀子液能引起胆囊收缩。

3、止血。炒黑成炭(山栀炭)后,有止血作用。

4、抗菌。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5、镇静。对于由热性病引起的脑部充血和神经兴奋而造成的心烦、失眠有治疗作用。又实验证明,栀子流浸膏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

6、降压。动物实验能降低血压。

此外,动物实验证实本品对腹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清炒或炒焦。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功能:清热降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热病心烦,黄疸,血淋,小便不利,吐衄下血,疮疡热毒。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等)。历代中医均以栀子为治疗发黄的主药。现代实验性证实其主要作用为去黄疸。常配以茵陈蒿;配熊胆退黄更快。

2、用于治疗烧伤感染,有发热、烦热、烦渴、烦躁等热度症状,可用栀子清火解毒,但须配黄柏生地连翘等,并重用黄芪托毒,减少毒素吸收。方如加味四顺清凉饮。

3、用于治疗咳血、鼻衄兼有湿热证候者。用山栀炭(黑山栀),须与其它凉血止血药同用,方如咳血方。

4、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有肝热证候者(目赤肿痛、多泪、口苦口干、心中烦热、夜睡不安)更适宜,用栀子可以清肝热(消炎、镇静) 。如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用栀子9g,菊花9g,甘草3g,水煎服。治肾盂炎、尿道炎之小便不利,用栀子9g、甘草9g,可利小便。

5、用于治疗跌打扭伤、挫伤。以生栀子研末,用面粉、鸡蛋清(蛋白)调匀、湿敷肿处。

此外,栀子还有其它用途。如治痔疮热痛,用黑山栀研末,以凡士林调匀后,局部涂抹可以止痛。

:1、栀豉汤可治热病后心烦失眠。前人的经验有谓生栀子服后容易涌吐(炒栀子则无此弊),其实如果患者原来已觉胸闷有痰,服后确能涌吐,吐后反觉舒畅;但原来无胸闷胸堵者,服栀豉汤后一般不会吐。

2、虚汗便溏者忌用栀子。

干燥果实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4.5厘米,粗0.6~2厘米。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具有5~8条纵棱。顶端残存萼片,另一端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红黄色,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内有多数种子,粘结成团。种子扁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气微,味淡微酸。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个大、外皮棕黄色、仁较瘪、色红黄者质次。

 营养成分

栀子花含有三萜成分,栀子花酸A、B和子酸。另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及多种生素。

1、泻火除烦:适于热扰心神。a.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b.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2、凉血解毒:用于血分热毒证。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3、清利湿热: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a.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b.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栀子花盆栽用土以40%园土、15%粗砂、30%厩肥土、15%腐叶土配制为宜。栀子苗期要注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勤施腐熟薄肥。浇水以用雨水或经过发酵的淘米水为好。生长期如每隔10一15天浇1次0.2%硫酸亚铁水或矾肥水(两者可相间使用),可防止土壤转成碱性,同时又可为土壤补充铁元素,防止栀子叶片发黄。夏季,栀子花要每天早晚向叶面喷一次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促进叶面光泽。 盆栽栀子,8月份开花后只浇清水,控制浇水量。十月寒露前移入室内,置向阳处。冬季严控浇水,但可用清水常喷叶面。每年5-7月在栀子生长旺盛期将停止时,对植株进行修剪去掉顶梢,促进分枝萌生,使日后株形美、开花多。

从小家门口有棵栀子花树 每年五月就会开始结花苞 看着它从小小绿绿的芽长成重重叠瓣的花朵 每天都要防备附近的小孩子把它们揪掉了 繁茂的枝叶里绽开的白花有浓郁的香气 几米外都能感受到 清晨出门太阳已渐热烈之时跟傍晚归家夕阳余晖洒满之时都是伴着这种香味的 不甜微酸的充满汁液感的清新味道 深吸一口都能神清气爽振作精神的感觉

这些混合着些微夏日暑气的味道承载了我的童年呀 只要闻见这种味道我就能回忆起小学时妈妈在我的马尾辫上夹两朵 清新一整天~在枕头下压两朵 安眠好多天~遗憾的是三四天就变黄枯萎了 到现在花期差不多已经过啦

要用文字形容她的香味的话 大概就是初夏清晨掺杂着躁动气息的阵阵小风吧 活力又清新~

搜栀子花味道的香水搜到的这个题 就自己多啰嗦了几句 (๑• . •๑)啊希望能找到能唤起我这些回忆的香水吧

老远你就能嗅到甜味,一种暗示靠近会有更浓郁味道的香气。于是你就往前走,直到看到一朵朵白花不起眼地挂在枝桠上。这时候甜味香气扑鼻而来,你用力嗅,鼻孔里塞满了花味可还是不满足。这时候的香气有了厚度,就像几何图案一样的味道,甜味、香气、厚实构架了这种花的味道。于是你就要把鼻子凑到花的面前,让鼻翼接触到花的纹路,像蜜蜂一样顶着花朵用力感觉,这到底是甜味,还是花香,还是花肉的厚度?这时候你也分不清栀子花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样了,只能总括地说句真好闻然后就离开朵花。
更多
  • 该日志由 于2017年12月22日发表在 未分类 分类下, 你可以发表评论,并在保留原文地址 及作者的情况下引用到你的网站或博客。
  • 本文链接: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 帮助信息-动天数据
  • 文章标签:
  • 版权所有: 帮助信息-动天数据-转载请标明出处
  • 【上一篇】 【下一篇】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