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婷现状 哈佛刘亦婷妈妈老公都怎么样
|刘亦婷,成都外国语学校高1996级(1999届)学生,1999年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2003年6月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她学的是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2003年10月应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同时也在准备读研究生,现定居美国。毕业后刘亦婷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设有“刘亦婷课外活动奖”专门为奖励,激励在学校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校友。她的父母曾著《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等书。
“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一个让无数孩子悲愤欲绝,让无数家长趋之若鹜的话题。话又说回来,这个话题起源在哪里?
圈叔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刘亦婷,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头,“哈佛女孩”!
18年前,那时的中国学生要想到美国名校留学,绝对没有今天这般容易,哈佛、耶鲁这种级别的大学,在中国学生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只能远观。就在那时,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刘亦婷,被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瞬间引发了全国关注热议。
可是,更令人惊讶的,还不是刘亦婷考取哈佛,而是后来她的父母创作的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当时畅销全国,被无数家长老师奉为宝典,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成功几乎瞬间就抓住了无数家长的心,其火爆销量记录,至今仍在保持!
《哈佛女孩刘亦婷》中,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仔细规划了女儿的成长时刻表:多大要学会爬、多大要学会走路、多大要会说话、多大要会几位数的算术……
她还在书中细致地描绘了自己对女儿推行的“素质教育”,其中的手捏冰块锻炼意志力、以小时为单位规划每日学习、时刻不忘灌输“学习是头等大事”等细节至今还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已经18年过去了,曾经的“哈佛女孩”去了哪里?当年神话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争议?当“哈佛女孩”的光环和荣耀渐渐淡去,又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呢?今天圈叔就和大家聊聊~
1998年,十八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同时收到美国四所名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2000年,其父母张欣武、刘卫华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以下简称“《哈佛女孩》”)。该书甫一出版,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已发行200万册。2004年初,他们又出版了堪称续集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刘亦婷,已成为许多中国家长心目中的偶像,教育的偶像。
刘亦婷于1999年8月1日赴美国留学,2003年6月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刘亦婷根据她“先就业,再深造”的计划,于2003年10月应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同时也在准备读研究生,后在某哈佛教授的对冲基金工作,基金是新建的,不大,但是她的职位很好听,刚升到director of China investment还是什么的,说出去也是董事级的了,之前是Vice President,副总裁。现已结婚,定居纽约。[1]
因为受了这本书的影响,初中去了她的母校读书。那所学校因为出了个刘亦婷,声名大振。她当年的班主任啥的统统升官。全校一股刘亦婷风。
当时在初中我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以至于教导主任(当年刘的班主任),还有个副校长(也是当年刘的领导)都认识我。然而,她们对我说的最多的几句话是,“你比刘亦婷差远了”,“你永远也成不了刘亦婷第二”。大概因为我不循规蹈矩练英文,天天很geek地研究看起来与出国申请或者高考无关的东西。
我就纳闷了,刘亦婷是很牛,但是我干嘛要成为她第二?要做我也做自己第一嘛。所以升高中时愤然填报志愿选择了其他学校。当时骂我最凶的副校长还来找我家长谈话,终于改口,说让我直升本高中,还是很有希望成为刘亦婷第二的。听到这话,我义无反顾地坚决逃离了这个学校。
我想吐槽的是,她很成功,但是她成功后也许残害了很多后面的小朋友,比如在我初中三年造成了相当的阴影。
刘亦婷第一份工作在波士顿咨询,后来去了百事,再后来在一家对冲基金工作。然后申请哈佛商学院被拒后就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睿识资本,英文是vision capital。后来没开下去。现在跟人合伙又开了一家start-up,叫慧恩资本。这家公司说好听的是给中国资本提供在美投资途径,像房地产之类。换句话说就是给有钱人洗钱的皮包公司。有钱的煤老板或者制造业土boss对美国市场不了解,孩子上学需要买房子啊之类就找这类公司给他们做投资或资产转移。
这两天查了点资料,慧恩资本情况也不乐观,在中美两国都没有查阅到详实的官方信息。。。
刘亦婷开始火的时候本人还在初中,我们语文老师及班里的好学生简直对她奉为神明。每天上语文课之前都要来一口热乎的鸡汤,我唯一还有印象的就是捏冰锻炼意志力。
当天晚上就把家里冰箱里的冰凿下来握在手里给我亲爱的妈妈展示自己的意志力。我记得当年哈佛女孩捏冰的记录是20分钟,我非常轻松的突破了30分钟。自以为自己也可以考上哈佛。我母后非常鄙视的看我表演行为艺术,并对我能有哈佛的潜力嗤之以鼻,跟我说少整没用的,考进班级前10名给我买台电脑。现在想想,当年真是图样图森破,还是我母后知道我的德行。
后来经过2年的努力终于在初二第二学期期末终于考进了前10名,收获了我的第一台个人PC,从此哈佛法学院少了一位优秀律师,中国多了一个二流码农。这里说明一下,在我们班考前10是很难的,我们班是重点初中的重点班,在我们班前25都是稳进全省第二好,全市最好的重点高中的。
再后来,大学毕业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班有很多官二代,出身比刘亦婷不知道高多少。我们是读大学,他们都是在外国游学。我现在真想狠狠抽自己100个耳光,当年为什么不去跪舔土豪。
但事实上,刘亦婷本人是否足够成功根本没有关系。说到底,《哈佛女孩刘亦婷》其实是一本《爸妈宝典》,里面提供的是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父母)的方法论,而产品就是一个可以考上名校的孩子。
只要刘亦婷本人没有在入学后毕业后产生系统崩溃性的失败(比如得精神疾病或破产),然后拥有一个正常哈佛学生可以取得的成就,过上美国白人中产可以过的生活,刘亦婷的产品经理,也就是刘亦婷她妈就是成功的,她的理论就还是经得起检验的。
而《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可能是中国式“家长成功学”的开山之作,也让很多国人接受了“家长是孩子的产品经理”这样的理念。
在我还是中学生的那个年代,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大家都认为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孩子不听话,不努力,注意力不集中,笨,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很少有人会归因为家长没教好或者老师没教好。
那个时代的家长大部分都不怎么直接参与孩子的学习,能努力做好后勤工作,让孩子不把时间花在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就算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家长了。辅导学习?大部分家长不是没这个能力就是没这个意识。至于习惯养成,性格培养什么的对家长来说更是闻所未闻。
直到《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横空出世。
这本书堪比一份武功秘籍,并直接告诉你:
1.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2.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
3.我提供孩子培养从0岁到18岁的解决方案。
4.我的教育方式通过了哈佛的检验!
直到这本书的出现,很多家长才接触到了一些“理论化”的教育理念,知道了在望子成龙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哈》强调了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家长所起的作用,或者有意无意地放大了这种作用。而孩子本身的天赋和区别则被忽视或者刻意回避了,给人的感觉是只要家长足够努力,你的孩子也可以上哈佛。
这种理念,在当时是开创性的。
同时,可能刘亦婷他妈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当年发现了多大一片蓝海。
我不知道她在写书,出名,到达人生的巅峰时,有没有想到17年后的世界是这样的:
17年前,孩子学习不好只是孩子的责任。17年之后,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已经和孩子无关了,全都是家长的责任。
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家长没有给挑一个好的幼儿园,没有去一个好的早教班,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某某品格,没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没有构建一个读书的氛围……所以才导致孩子不听话,不读书,注意力不集中,受不了挫折……
想要让你的孩子赢在0岁么?
某某胎教,让你的孩子领先十个月!
知道么,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某某早教,美国/瑞士儿童成长专家设计,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
千万不要错过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某某英语,真正风行美欧的英语教育,让英语成为您孩子的第二母语!
不运动的孩子会自卑,自闭哦!
快来参加某某游泳,某某轮滑,某某跆拳道吧。
您会给孩子挑好书,读好书么?
请加入我们某某读书班,让孩子读经典,学做人!
……
这些广告,觉得熟悉么?是不是身边到处都是?
当年《哈》一本书可能就卖十几二十块钱吧,以上任何一个培训班都是万元起步。
当年的《哈》还老老实实告诉你她采用的方法,现在的机构是放大你的焦虑,然后让你出钱把孩子交给“专业的”他们。
还有什么“蒙台梭利”幼儿园,“华德福”幼儿园,一年十几万的费用,大家也还是趋之若鹜。就我所住的小区,大概是上海最最普通甚至有点偏屌丝的小区,小区妈妈群里还经常讨论怎么样找关系递条子让孩子去上那个“蒙特梭利”幼儿园。
这让我无比震惊。
同时也可以看出,孩子是“培养”出来的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所以,如果真按大家的答案所说,刘亦婷本人现在并没有那么成功,那她真的可以考虑和她妈妈合作,重出江湖,开培训班,开公众号。
现在不是网上各种“年糕妈妈”,“汤圆妈妈”,“鸡血妈妈”,“千帆育儿”,“家长帮”,“侠客岛”,“上书房”么?私以为,如果刘亦婷也来个互联网加,创立个“哈佛妈妈”之类的公司,定期发公众号,搞家长培训班,幼儿园授权,儿童夏令营之类的,估计比在美国呆着强。
0 Comments.